下座砻的构造是固定的,有砻盘、砻脚、砻心组成。砻盘也是下座砻的座盘,供装糙米和谷壳用。有竹制木制两种,以木制为佳,制有漏口,砻手装上竹制括米片,随着上座砻的转动,括米片亦随之转动,当糙米砻出来时就会落到砻盘里,随着括米片的作功,糙米就会漏到萝筐里,形成流水作业过程。砻心(一根坚韧之圆杂木)把上下座砻连接一体,为砻的轴心 。
造砻的主要原料有砻钉、黄泥等。“砻钉”片为竹(木)片制成.选用老竹头段或坚硬木头,锯成10厘米长一截,刀劈成片,成长方形(约长10 厘米,宽5厘米,厚0.5厘米)经三浸三晒后,混以铁沙置于锅中炒至金黄色,以增强其坚硬度,耐磨防虫蛀。钉砦用的黄泥.需做细过筛,分层夯好,松紧适中,若夯得太松,则砻不耐用;若夯得太紧,则砻钉无法钉下去。
谷砻建筑格局按“八阵图”式样布列。上座将黄泥推平成微凹形状, 与下座磨合;四块木板呈20厘米见方为上座之漏斗屹立其中,形如锅底谷潭,中间微凹,四周渐高,上座砻分八卦,每卦长短共16行,钉片间距l 厘米,似谷沟,向四面八方延伸盘旋。四方来谷,汇聚锅底,形成一口谷池。这是诸葛八卦核心所在,也是布列“八阵图”的基点。下座将黄泥模型推紧推平成微龟背状,下座砻分10卦,每卦长短13行,钉片间距与上座同。中间留一直径约20厘米圆形处不钉砻钉,与上座围砻轴心浑然一体,形如九宫八卦图中之太极,奇妙尤比。有一谜语云:“黄泥打垒筑城墙,城墙里面闹洋洋;千军万马城里过,个个出来脱衣裳。”砻卦纵横连环,若千门万户,星如棋布。谷流从漏斗入,千军万马至谷池,伴随砻谷轰隆轰隆的轻音乐,沿纵横相连,似通非通,犹如迷宫一般的谷砻盘旋而出,最终脱壳成米。再经碓臼,米、糠分离后,呈晶莹洁白的大米,供人享用。
磨豆腐、磨粄用的石磨(客家人叫磨石),是请打石师傅打造而成的, 亦是围绕磨石心呈放射状的九宫八卦形布局,异曲同工,同师同源出自三国丞相孔明诸葛,精美绝伦,魅力无穷。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。
自从发明了辗米机、打浆机,先进一时的谷石磨退出了历史舞台。辗米机打浆机也是根据谷砻石磨的原理制造的,打上了客家古文化的深深印记。 退居二线的砻、磨,如今走进了民俗展览的殿堂,向游人深情地讲述着客家 智慧的动人故事……
来源:慈嘎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