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
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
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
出自先秦佚名的《越人歌》

译文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,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。

注释悦:喜欢。

赏析此句语言淳朴,委婉动听,表达了主人公那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。

完善

原文

佚名《越人歌》

今夕何夕兮,搴舟中流。(舟 一作:洲)今日何日兮,得与王子同舟。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。心几烦而不绝兮,得知王子。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。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。深蒙错爱啊不以我鄙陋为耻。心绪纷乱不止啊,因为能够结识王子。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,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。

注释搴(qiān):拔。搴舟,犹言荡舟。洲:当从《北堂书钞》卷一O六所引作“舟”。被(pi):同“披”,覆盖。訾(zǐ):说坏话。诟耻:耻辱。几(jī):同“机”。王子:此处指公子黑肱(?-前529年),字子皙,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,父亲楚共王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故事

据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记载:春秋时代,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,钟鼓齐鸣。摇船者是位越人,趁乐声刚停,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。鄂君子皙听不懂,叫人翻译成楚语。就是上面的歌谣。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,歌词 声义双关,委婉动听。是中国最早的译诗,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。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。(选自《先秦诗文精华》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.1版)

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册封受爵那天,身着华服伫立河边。楚大夫庄辛经过,见了他心中欢喜,于是上前行礼,想要握他的手。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,不予理睬。于是庄辛洗了手,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起首两句“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,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”,“洲”,当从《北堂书钞》卷一O六引作“舟”。“搴洲中流”即在河中荡舟之意。这是记事,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,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。在这里,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“今夕何夕兮”、“今日何日兮”的句式。“今夕”、“今日”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,还要重复追问“今夕何夕”、“今日何日”,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,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,难以控抑。这种句式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,著名的如宋张孝祥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的末两句“扣舷独啸,不知今夕何夕”。

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《越人歌》可以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《楚辞》的艺术源头,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,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,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爱情的抒歌。

起首两句记事,重复追问“今夕何夕”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,意绪变得紊乱无序,难以控抑;中间两句,诗人转为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;末句则是他情感的抒发,十分具有艺术性,以“山有木”、“木有枝”兴起下半句的“心悦君”、“君不知”。在自然界,山上有树树上有枝,顺理成章。但在人间社会,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却只有自己能明了。这首诗歌情感真切,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,余韵袅袅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
创作背景

按《史记·楚世家》,楚灵王十二年( 公元前529 年),子比趁其兄灵王在外,杀了留守的太子,自立为王,其弟子皙当了令尹;但政变仅十余日即失败。所以子皙泛舟新波(破)不像是在当令尹之时,而应该是在此之前。比照襄成君的情形来看,子皙还可能是在初至封地鄂之时举行舟游。而榜枪越人则以认识新来的领主并为之效劳为荣。在盛会上,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。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:“今夕何夕兮?搴洲中流,今日何日兮?得与王子同舟。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。心几烦而不绝兮,得知王子。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”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► 6744篇诗文 ► 8625条名句

完善

猜您喜欢
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
——胡令能《小儿垂钓》
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
——郑燮《竹石》

欲寄相思千点泪,流不到,楚江东。

——苏轼《江神子·恨别》

如今憔悴赋招魂,儒冠多误身。

——辛弃疾《阮郎归·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》

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

——《论语·子张篇》

寻章摘句老雕虫,晓月当帘挂玉弓。

——李贺《南园十三首》

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。

白日地中出,黄河天外来。

——张蠙《登单于台》

悦其名而丧其实。

——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

圣人之官人,犹匠之用木也,取其所长,弃其所短。

——《资治通鉴·周纪一》

相关探索